《文献利用统计》
1.《数字图书馆文献利用统计》系统概述
《文献利用统计》系统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一项应用成果,以文献服务网关特有技术为基础,针对现有多种异构文献资源数据库,实现的一个以单篇文献个性化阅读为基本记载粒度的文献利用统计分析系统
在整个读者文献服务过程中,半坡的文献中枢网关技术将实现以每位读者和每篇文献为基本粒度单位的读者阅读行为的历史记录的实时保存。相比常规的网络字节流量统计模式,文献中枢网关技术对读者阅读行为的感知,更能够真实反映文献资源利用状况。
2.主要功能模块描述
基于中枢网关模式的文献利用统计将能够提供针对图书馆所有文献数据库的、针对各个部门的、针对单个期刊品种的、针对单个读者等等,以每篇阅读文献为基础单位的文献利用统计分析。能够真实反映读者和文献数据库利用情况,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和为图书馆资源采购决策(包括试用数据库)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
3.《数字图书馆文献利用统计》实施实例
3.1各类统计报表查询
统计分析模块中主要分为数据库统计,用户统计,部门统计。其中每种统计,都会对其流量,浏览数,下载数,阅读数进行详细统计。并且每种统计支持年月,日等相关条件限定。
选择对应的数据条件可以是单个条件,组合条件。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数据库,读者,部门进行统计。也可以选择对应部门下这个站点的使用情况,以及当前读者访问这个站点的情况。
(本实例中,默认是统计近30天该数据库使用情况)。(这里我们选择CNKI数据库)。
3.2文献资源利用概览
这里包含了本系统的使用情况,其中包含流量,浏览数,下载数以及阅读数。可以继续点击以查看该数据项具体详情。针对图书馆重点追踪的文献数据库可以追踪到例如下图的文献下载具体流量详情。点击触发链接可以直接查看当前读者所阅读的这篇文献。
3.3图表模式展示
统计报表提供了针对不同数据源进行的分析,分别为每日报表,指标前五数据库,指标前五站点,以及指标前五部门。可以进一步查看对应数据库访问的情况,及该数据库用户访问情况。
3.4文献利用评价的项目明细
3.4.1文献数据库列表明细
当前数据源检索下的站点明细(如:数据源为一个数据库,则在站点明细中只出现该数据可。)
在站点明细中可以,可以查看各个具体文献数据库的浏览,阅读,下载,以及流量情况,支持对应排序。
3.4.2用户列表明细
用户列表明细,可以查看用户具体的访问情况,例如:当前选择的数据源为CNKI这个数据库。则在用户列表中为所有用户访问CNKI的明细,包含,阅读,下载,浏览,站点数以及流量。如选择统计数据源为部门,则用户站点数就为该用户一共访问的数据库个数。
3.4.3部门列表明细
同上所述。在部门列表中可以查看具体部门子部门的详细情况。
3.4.4读者阅读行为明细
在会话清单明细中,可以集体查看一次会话中读者访问的具体情况,这里记录了用户访问的时间,以及具体时间段内在当前数据库中的相关操作。
4、统计指标描述
4.1读者
由读者登录或由读者IP识别一个读者;读者身份可以自建读者库管理;也可以直接衔接学校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单点登录)。
4.2部门
可以设定读者归属于那个部门(部、院),同时也能统计部门对资源的使用情况。
4.3二级子部门
可以设定读者归属于那个二级子部门(系、教研室)。
4.4数据库进入次数
首次访问该文献数据库URL算一次进入;连续在数据库阅读与搜索操作不参与计数;读者文献阅读操作间隔5分钟以上,再次访问同一文献数据库URL,视为新的数据库进入。
4.5流量(字节)数及文献阅读数
除了记录读者文献浏览(浏览文献摘要等信息详情)、下载、阅读(在线阅读)次数外,系统同时具备传统的网络流量统计功能。
4.6所阅读文献的元数据
对于图书馆重点追踪的文献数据库,同时会记录读者所阅读文献的篇名、作者、关键词、出处、摘要等信息。
可以直接点击打开某一篇文献的全文。
4.7在线时长
读者在数据库逗留时间,系统记录了读者访问的时间,以及具体时间段内读者在当前数据库中的相关操作。
5、系统对读者文献阅读的实时控制能力
系统能够实时了解在线读者、具备信息滥用报警机制和实时剔除(拒绝)访问。
会话管理中心能够实时了解读者当前访问的站点,监控读者的阅读访问行为。并通过查看异常行为以阻止其会话方式终止该读者的访问。
6、《数字图书馆文献利用统计》小结
上海半坡的《数字图书馆文献利用评价》系统采用的最新文献中枢网关技术。该方案是以实时感知为其主要特色。
1、针对现有多种异构文献资源数据库,为满足文献利用评价、提高图书馆文献服务水平而实现的一个数字图书馆增值服务平台。
2、是一个以单篇文献个性化阅读为基本粒度的文献利用统计分析系统。将会成为图书馆一种全新的馆藏数字资源和读者服务效用评价的实用管理工具。
3、文献中枢网关的实时和中枢特性,可以使系统实时感知读者信息滥用行为,及时中止读者的恶意文献下载。
4、可以使系统实时感知读者的信息需求(当前搜索词及所阅读下载的文献),及时推送个性化的文献服务。
5、可以转储读者所阅读的文献全文,为以后图书馆介入知识发现与服务奠定文献储备的基础。